|2022.10.5

國光電子報 第二百二十三期 發刊期一百一十一年十月五日
    
♦《釣蝦場的十日談》的成功與詮釋的問題
♦2022 士林有座大觀園—台北表演藝術中心初探
♦從使用端出發籌建的臺灣戲曲中心
♦戲曲的築夢之旅
♦關於〈掃蕩群魔〉的幾件事
♦尋找跨界合作的創世蓮花《指忘》
  回首頁

戲曲的築夢之旅
-從「小劇場大夢想」、「創意競演」到「戲曲夢工場」
文:游庭婷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劇藝發展組劇藝研發科副研究員兼科長


以分享戲曲美學基因、探索未來創作趨勢為出發點的「戲曲夢工場」,今年11月起即將展開第五屆的演出呈現,本屆共匯集了六檔全新製作,包含掌中戲、歌仔戲、京崑、粵劇等劇種元素,帶來實驗性十足的小劇場作品。此平台強調運用戲曲元素進行跨界、挑戰與創新,嘗試更多的想法與觀點,近年逐漸成為眾多創作者競相角逐、發揮創意與築夢的新天地,這些作品激發出戲曲的多元樣貌與可能性,多齣得到台新藝術獎提名或是入圍傳藝金曲獎的肯定,「戲曲夢工場」已然成為小劇場界重要品牌劇展之一。

追溯「戲曲夢工場」的起源,應該從國光劇團的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說起,緣於當時的團長鍾寶善和策展人王友輝兩人思考自身在1980年代的劇場成長經驗,受惠於雲門實驗劇場提供的資源與平台,造就了多位現今劇場界的高樹茂林,而國光身為公立劇團,更應具有利他與傳承的任務,於是於2013年創立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,欲將京劇所代表的古典文化基因,走入台灣當代,運用它豐厚的文化基底,與多元的表演藝術對話,提供現代藝術創作的創意土壤,從而展現其當代價值;鍾寶善反覆述說的理念是:「京劇是一種非物質的資產,是用來回憶和想像的;回憶是維護傳統,想像是激勵創新,但在回憶和想像之間,最重要的是銜接當代。」而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正是用來銜接京劇與當代的一個展演平台。

從2013到2015年,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由國光舉辦了三屆,企圖心與格局龐大,培養了不少劇場人才,並且至今仍持續影響著劇場界。劇展每屆製作三個小劇場作品,共累積九齣新作,參演團隊由策展人規劃、國光邀請,囊括了現代戲劇與傳統戲曲劇團,演出劇目則由策展人與團隊共同商討,國光除提供團隊演出費外,也統籌相關的行銷、票務及劇場技術等,讓團隊專心於藝術創作,此外亦提供團內的京劇資源,協助、輔導團隊在創作過程中有關戲曲元素的運用與發展,例如國光演員朱安麗參加其中狂想劇場《夜奔》演出,使這齣現代戲充滿著鮮明的京劇表演風格與色彩。

檢視劇展的演出作品,明顯呈現出跨界、跨劇種、跨表演體系的特色,多元劇種甚至不同體系的表演語彙互相激盪,多重融合。例如EX-亞洲劇團《婚姻1/2》一劇結合印度神話與現代生活為敘事架構,演出中參雜了印度舞蹈、武術、京劇程式、日本能劇等東方傳統表演元素,以更寛廣的戲曲概念,將傳統美學與當代劇場融合;三缺一劇團《大宅門•月光光》於表演中融入了京劇的行當、身段、道具等概念或元素;狂想劇場《夜奔》是透過兩位不同表演體系的專業演員,京劇與現代戲劇,兩相對照與扶持,迸發跨界火花;文和傳奇戲劇團《代戰》展現出戲曲演員橫跨客家戲、歌仔戲與京劇的跨劇種能耐;栢優座《獨、角、戲-吉嶽切》、《逝.父.師-希矣切》以現代戲劇形式演出角兒和戲曲演員幕前幕後的伶人故事。國光本身亦參與每一屆演出,陸續製作三齣小劇場作品,其中《青春謝幕》將傳統經典《遊園驚夢》、《霸王別姬》和西方經典《浮士德》故事結合,以現代戲方式呈現;至於《賣鬼狂想》和《幻戲》這兩齣基本上是戲曲形式,但《幻戲》為結合懸絲傀儡、光影戲與京劇的跨界製作,《賣鬼狂想》劇中那頭「看不見的羊」運用了空投影來呈現,是戲曲中較早跨界科技的作品。

除了劇展演出的重頭戲外,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以「資源分享、人才培育及社會對話」為理念與訴求,企圖心強大,因此還同時啟動周邊系列計畫,諸如「京劇人才培育計畫」邀請大陸、國內戲曲名師教授國光和他團青年新苗共同進修,將藝術資源與同業共享;舉辦「劇場服務培訓課程」培育劇場界缺乏的技術人才,從基礎劇場知識著手,循序漸進教授實作技能,並結合當屆劇展,將當時木柵「國光劇場」空間改裝為「黑盒子」實驗劇場,進行實務演出製作,此亦為「以演代訓」的延伸作法;第三年時更加入阮劇團「劇本農場」,辦理讀劇活動,培育年輕編劇寫手。

回顧當年國光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的意圖與規劃,願以單一劇團之力,推動劇場界的傳承與創新,起初原是身為公家劇團的國光,認為應將這公家資源分享予業界,但卻因這起心動念,為往後的劇場人開啟了一條築夢之路。

2016年之後,因面臨臺灣戲曲中心即將落成並啟動試營運,而國光也同步進駐了臺灣戲曲中心,並將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交棒予戲曲中心,戲曲中心於2017年9月推出了第四屆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,國光成為參展團隊之一,本屆以回顧與前瞻為主題,邀集口碑作品如國光《賣鬼狂想》與阮劇團《熱天酣眠》進行升級改版,加上動見体新製作《狂起》,以三齣製作再度啟航,但同時也是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的最終站。
事實上,戲曲中心於2016至2017年同步推出了「創意競演」節目徵集計畫,受到「小劇場•大夢想」啟發,「創意競演」鼓勵各領域及各世代創作者以傳統戲曲表演美學為基礎,展開多元創發演繹,希望以臺灣戲曲中心作為戲曲首演的重要平台。此計畫鼓勵以戲曲為基礎展開多元創新的本質,其實與國光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相同,惟僅聚焦於創作演出,運用的元素也由京劇擴大為傳統戲曲表演美學,更契合臺灣戲曲中心的定位。第一屆的辦法是透過公開徵件與評選篩出團隊進入第二階段,再經由劇本工作坊、讀劇會和公開試演等考驗進入決選,決選作品均安排正式演出,由委員現場觀審、評比並綜合考量編創思維及劇場呈現,選出優勝作品。隔年2017第二屆辦法又調整,直接分大、小表演廳兩組徵件,「大表演廳組」以戲曲傳統演出形式為主,著重劇本編作思維並運用現代劇場製作模式呈現,「小表演廳組」則設定以《孟麗君》為創作主題,藉由「一桌二椅」的空間概念,涵容戲曲美學主體與現代劇場或多元跨界製作模式;針對第一階段入選團隊,提供製作費並安排戲劇顧問進行劇本創作指導,透過工作坊、讀劇會完成劇本雛形後,進入第二階段試演評比,再篩選一半的團隊進入第三階段決選,並提供製作費於臺灣戲曲中心進行正式售票演出。策展人張啟豐認為,「陪伴成長」是「創意競演」相當重要的一環,介紹並引入現代劇場「戲劇顧問」角色,讓創作者能在發揮創意、戮力構思的同時,有位長相左右的引路人,這是相較於其他戲曲新創製作最為不同之處。

「創意競演」僅辦理了兩屆,2018年起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和「創意競演」均轉型由「戲曲夢工場」來接棒,夢工場鼓勵創作者以戲曲元素作為創作基礎,期待跳脫既定的慣性、思考,激發更多新的觀點與想法,讓臺灣戲曲中心成為實踐夢想、拓展未來的園地。自2013年迄今,從「小劇場.大夢想」、「創意競演」至「戲曲夢工場」,已步入第十年,「戲曲夢工場」邁向第五屆,此展演平台持續鼓勵創作者來築夢,從戲曲出發,將拓展更多的可能性與未來性。
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國光電子報 第二百二十三期 發刊期一百一十一年十月五日
111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
電話:(02)88669600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黃馨瑩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c2003-2022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 
Sa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