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2019.9.5
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八十五期 發刊期一百零九年八月五日
  回首頁

國光的老朋友----安雲武老師來台授藝《坐樓刺惜》

文、王鶯驊 本團資深老生演員


「每天要練早功,跑圓場,走腳步,如遇特殊情況,晚上練也可以,必須堅持天天如此。」這是馬(連良)派老生名家安雲武老師從十年前第一次來國光教學就經常說的話,日後他每次來國光,每天早上都先帶著學生們練早功,十年如一日。他說:「沒有功,戲絕對唱不好!」

早功完畢,開始教戲,排練,老師教戲是一對一的方式,學生的調門在哪,他的調門就在哪,一人對付好幾位學生,每個調門都不一樣,經常忽高忽低,把自己嗓子唱啞了為止。他說這樣學生才能聽得準,會得快。所以只一個上午,老師就必須使出洪荒之力,才能達到他對學生的要求。直到中午下課還有師娘準備的豐盛午餐,安老師說:「不光功要練,戲要學,飲食也很重要。食物要吃好、吃對,才有健康的身體,才有體力練功表演。」因此老師的宿舍便成了「安家小館」,每日師父教完戲,師娘還要管學生的飯,實在太幸福了。

今年安老師來國光,授藝黃鈞晟、華智暘、蔡傑夫三位青年老生《坐樓刺惜》這齣戲,講的是宋江與閰惜姣的愛、恨、情、仇,難度很高,唱腔不多,但身段、做表、念白很多很難,因為教的是青年演員,怕他們不理解劇中人物,因此老師先說故事,再講人物性格、長相、內心掙扎等等,了解了劇中人之後,才能開始教戲。

劇中的宋江對待閻惜姣,由愛戀轉為無奈,再由無奈轉為憤怒,終至拔刀殺了閰惜姣。這戲中宋江的內心轉折與表情,每場都有戲,每場都不同。老師在教戲的過程中,一邊教戲,一邊解說此時的心情,例如:「宋江一開始進烏龍院時,本是懷著愉悅的心情去找閻惜姣談情說愛的,沒想到惜姣早已紅杏出牆、另結新歡,而新歡居然是宋江的徒弟張文遠,宋江知道後簡直無地自容,既憤怒又無奈,所以表情是由歡悅轉而發怒;但閰惜姣只是宋江的玩物,並非正室妻子,所以又無可奈何。」因此宋江的心情轉折與說話語氣,是由高興放鬆,轉而懷疑不悅,最後變成害怕憤怒。

而〈刺惜〉宋江尋找書信的戲,因與梁山勾結是殺頭的大罪,當他丟失了書信後,整個人是跳起來的驚恐,幕內的那一聲「哎……呀……」,必須是炸了窩的嘶吼,上場之後更是瞪大眼睛、驚慌失措地尋找,眼神、腳步、身段,每一個都要踩在鑼鼓點上,準確無比,以表達宋江汗流浹背與心裡的著急害怕。每每老師在教這場戲時,都是親身示範,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走給學生看,等到學生會了,老師已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了。

安老師不光是在團教學競競業業,就連回國之後,照樣一有時間就傳微信叮嚀,甚或視訊學生教唱、教身段,他說:「同學們,你們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有多大差距,多少不足,努力勤學苦練,找出自己的缺點,堅持早功,堅持對戲吊嗓,才能提高舞台上的藝術水平。」

我們梨園行有句話:「不瘋魔,不成活。」這個「活」字就是角色的意思,就是說如果要把這個角色人物演得好,演得像,那麼你必須要瘋狂,要癡迷,要忘我地全心投入這個人物。安老師說,當你接到一個角色之後,你就要開始變成他、她、它……無論是舉手、投足、眼神、表情、吃飯、睡覺等等,都要變成他,那你就成功了。

學員黃鈞晟說:「第一次和安老師上課就學了做派代表劇目《烏龍院》,課堂中老師細細剖析了〈刺惜〉一折的人物厚度,他說:宋江也是人,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慾,在這齣戲裡應該表現出來,這樣才能跟後面起殺心的個性做對比。也因時代的不同,把京韻改得稍微口語化,好讓現代觀眾更能一起隨著宋江的情緒投入故事。在兩個月的壓力下,不知不覺地學到了新的表演風格,讓我的藝術生涯注入新的養分。」

蔡傑夫說:「這是我第三次和安老師上課,前兩次學習的劇目是《黃金台》,屬於打基礎的戲,這次學的是《烏龍院》,難度比較高,也是我第一次學做派戲,老師特別強調人物的刻劃,口白也特別強調要生活化,老師說這齣戲是他綜合幾十年的表演經驗,把「南麒北馬」加話劇裡的藝術都用上,去掉許多京劇的程式化動作,所有一舉一動必須為宋江這個角色服務。這次的學習,使我對於塑造人物有了新的體驗。」

華智暘說:「很高興這次能學習《烏龍院・刺惜》,並且在8月14日的微劇場演出,在這段跟安老師上課的期間,我受益良多,不單單只是學「術」而已,在「質」上面的體會,更為重要!上第一堂課的時候,老師就說:宋江也是人,也是有七情六慾,宋江為什麼要去烏龍院?經過老師的講解,我們才理解宋江的心思。即使是身段都對了,但宋江是什麼心情上場的?要去哪?做什麼?這些就是重點。再加上宋江與閻惜姣之間的關係,事件的摩擦,層層堆疊等等因素,這就是角色功課的重要性與探討研究,說起來很簡單,做起來又是另一層次的事情了。身為演員,都該做好角色功課,所以要演好一個角色,真是實實在在的不容易。」

「我是國光永遠的朋友,國光有任何需要,我一定全力配合與幫忙。」這是安老師經常說的,更是他一直在做的,他說他對於國光有一份難捨的感情,無論是學生、行政人員或長官,都對他很好,都贊同他的藝術與教學。國光也很榮幸有這麼一位好老師、好朋友,學生們更感謝安老師給予他們的教導,讓他們的藝術更上一層樓。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八十六期 發刊期一百零八年九月五日
111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
電話:(02)88669600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陳怡君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c2003-2019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 
Sav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