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ttp://www.kk.gov.tw/ |2017.12.5 
 
國光電子報 第一百六十五期  發刊期一百零六年 十二月五日

回首頁

 


文創與國光


文/ 王子雍 本團研究員、副團長

當國光劇團從行政的角度討論如何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劇場,或者是如何讓更多的年輕人接觸京劇,這中間不外涉及了藝術產品的推廣與行銷,以及由藝術產品衍生而來的附加價值,例如,國光演出DVD、劇照文件夾等。這些考量都和文化創意產業的概念有關。然而,文化創意產業代表一種契機(商機),卻也隱含著不少陷阱,如何推動藝術而不使藝術失去它原有的特色與尊嚴,應該是國光為自己設定的底線。

眾所周知,文化創意產業(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)的概念源自英國,於1990年代由工黨新政府提出,整合了文化與創意兩個區塊。爾後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這個概念定義為:「結合創意生產與商品化等方式,運用本質為無形的文化內涵,這些內容基本上受著作權保障,形式可以是物質的商品或非物質的服務。」(劉曉蓉 3)然而,當這概念流傳到世界時,各國則因應當地的需求,而出現了不同的名稱與作法:英國的名稱是「創意產業」,韓國是「內容產業」,芬蘭是「文化產業」,台灣則是「文化創意產業」。根據學者劉曉蓉的研究,雖然不同國家有不同的選擇,大致上文化創意產業可分為三個部分:一是包括文化藝術、工藝、古董等;二是包括電視、電影、廣播等營利性企業的產業;三是包括軟體、互動休閒軟體等之數位內容的新經濟產業。

自1990年代以來,各國在文創上的經營有顯著的成績,但至今仍爭議不休。反對文創工業的一方,強烈質疑它的「合法性」。根據學者張硯涵的研究,有些認為文創項目的分類過於獨斷,例如有些國家並未將歷史文化古蹟部門納入範疇;有些則認為文創產業的概念過於鬆散,導致一種無所不包的感覺。然而,最值得我們省思的質疑是:反對文創的人士認為,文創過於著重經濟與娛樂的面向。如此的憂慮大半來自學術界與文化界,雙方一致認為以經濟考量為主的文化生產往往忽略了文化與藝術。支持文創的陣營則大致從「文化存活」與「產業化」的角度,認為反對人士過於維護傳統,致使「產業化的腳步緩慢。」(張硯涵 84);他們同時認為如此守舊的思維其實是菁英主義作祟,死守著「藝術對抗資本工業」的意識形態。

儘管爭議不休,不爭的事實是:在推廣藝術的過程裡,很多作為與策略都和文化創意產業有關。對於一齣劇作的行銷,從文案的撰寫、節目單的製作、海報的印製到表演會場的安排等,在在都不離文創的範疇。然而,從上述反對陣營的言論我們可以看到有關文創的陷阱。這一點對於身為非營利單位的國光劇團至為重要。誠然,在二十一世紀推廣京劇,我們不該再秉持菁英意識,或將京劇保護在溫室裡面。在資本主義的架構下,任何一個文化產品都是「商品」,都有其「商品價值」,但若是一味地增加商業價值,導致它均一化、庸俗化,一味地尾隨流行品味,則文化將失去了它原有的人文精神。例如,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(MoMA)的禮品店都會販售一些由藝術品衍生而來的商品,如海報、月曆、茶杯、筆記本等等。近年來,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也如法炮製,也因此帶來不少商機。然而,兩相比較之下就可看出台灣的問題:MoMA的商品以保留藝術品的原貌為原則,故宮的商品則為了迎合近年流行的「可愛風」,導致嚴重地破壞了藝術品原有的端莊與尊嚴。

近年大陸電視劇盛行拍IP劇,例如這幾年火紅的《後宮甄嬛傳》就是由熱門小說改編而成的電視劇,即是所謂的IP劇,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(智慧產權)的縮寫。(中時電子報)2017年11月份鏡週刊系列性刊出「中國IP改編風潮進入劇場界」。報導指出 :從2014年《盜墓筆記》舞台劇問世,一年演出77場,總票房達人民幣3500萬元(約新台幣1.58億元),一時間《步步驚心》、《後宮.甄嬛傳》、《失戀三十三天》等如雨後春筍,把舞台劇市場炒得風風火火。對IP如飢似渴的中國市場,把網撒向台灣劇壇。台灣有多個劇團,例如表坊、果陀等早已建立有品牌與口碑,其市場的接受度與產值也經過成功的印證,下一步勢必要拓展海外市場。報導指出,雖然不少劇團都對IP授權躍躍欲試,但「春河劇團」行政總監郎祖明、「故事工廠」執行長林佳鋒等人表示,台灣劇團作品著重藝術性,常考慮質感,傾向原班人馬輸出,卻因高昂成本不符合經濟效益作罷。如何在技術整合做出取捨,讓輸出的IP作品接地氣,都是必要考量。

京劇在面對當今的表演藝術市場屬於小眾的藝術,然而國光近年成功塑造的「台灣京劇新美學」亦在兩岸藝術圈建立標竿。吾人在思考節目演出拓展或是觀眾票房推廣時,不宜受「大眾化」的思維所左右,尤其在涉及衍生產品如演出版權交易時這些都該謹慎面對。
 


參考著作
張硯涵。〈文化創意產業溯源--研究取徑與概貌〉。《南藝學報》。2014.12,77-108。
劉曉蓉。〈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之特性研究〉:http://www.ntpu.edu.tw/~pa/news/94news/attachment/950309/4-3.pdf
〈大陸影視圈瘋拍IP劇 到底什麼叫IP?〉。《中時電子報》2015.9.28
〈邱文友、鏡文學攜手:台灣首創內容大平台〉。《鏡週刊》2017.11.07
 


版權所有•未經授權•禁止轉貼節錄

國光劇團
11台北市士林區文林路751號
電話:(02)88669600
發行人:張育華 藝術總監:王安祈 主編:游庭婷 執行編輯:林建華

如有任何意見請E-mail至:guoguang@kk.gov.tw
c2003-2017 kk.gov.tw . All Rights Reserved.
建議最佳瀏覽解析度:IE5.0以上版本 1024x768